图源:新浪微博
网友们对此炸了锅,各抒己见,态度不一。有的认为小题大做,致癌的成分多着呢,比如酒精、烟、亚硝酸盐等等,有的则认为抛开剂量谈致癌是空谈;还有一部分网友则表现出焦虑,手中的饮料突然不香了,并且企图戒掉家中常备的可乐薯片。
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其热量是蔗糖的1/200,但甜度是等量蔗糖的200倍。阿斯巴甜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
图源:食品伙伴网数据库
我国是在1986年允许阿斯巴甜用于食品饮料之中,应用已有近40年。目前在GB 2760中规定可在60余种食品中添加,阿斯巴甜应用广泛且常见。标签中需标注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这是因为患苯丙酮尿症的儿童对苯丙氨酸有代谢障碍,不能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的使用占据了所有甜味剂使用的半壁江山,符合了当下减糖的主流趋势。
虽说很多人谈癌色变,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承诺在评估中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组(JECFA)的更全面评估工作进行 “密切合作”,并于7月14日发布了审查的结果,给出最终裁定结果。JECFA的结论是,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足够的理由改变先前确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0-40毫克/公斤体重。因此,委员会重申,一个人每天的摄入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例如,假设没有其他食物来源的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超过9-14罐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首次对阿斯巴甜进行评估,也是联合专家委员会对其开展的第三次评估。
图源:WHO官网
由此可见,所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体重0-40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这个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阿斯巴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这与早前国内多位食品行业专家的预测是一致的。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安全的。
在众多食品原辅料、添加剂中,甜味剂也许是被质疑最多的一类原料。减糖食品风潮持续多年,甜味剂的争议一直是健康领域的热门话题。
近段时间,国外对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等陆续报道出健康相关的负面消息,引发网友对甜味剂的质疑与忧虑。
赤藓糖醇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经生物发酵法天然转化和提取制备而成的糖醇产品,是被认定的唯一一款0能量糖醇产品。它在食品中的应用堪称完美,然而,《自然·医学》刊发的一篇研究论文提出“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关联”,赤藓糖醇可能会加速血栓形成,增加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事后被认为研究针对特殊人群,结论不具备全社会普适性。赤藓糖醇如今依然成为国内食品饮料企业常用的甜味剂之一。
图源:Nature Medicine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abio Zani等人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he dietary sweetener sucralose is a negative modulator of T cell-mediated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小鼠摄入高剂量的三氯蔗糖通过限制T细胞增殖和T细胞分化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大量摄入三氯蔗糖可以抑制T细胞介导的反应,这一效应可以用于缓解T细胞依赖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图片来源:Nature
人工甜味剂虽然应用较多颇受市场青睐,但在健康方面也饱受争议。随着健康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食品不再仅仅关注口感、价格等表面因素,对深层次的健康效应更加重视。相比之下,天然甜味剂的应用安全性显示出优势。
Innova市场洞察发布《减糖趋势下全球甜味剂应用》报告指出消费者要减糖,也要天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减少糖的摄入。未来甜味剂的创新方向包括3大类。一是 甜味剂组合。通过高甜度甜味剂和填充剂(如糖醇)的组合,可产生接近于糖的甜度和口感。其二是甜味纤维组合。膳食纤维如菊粉、低聚果糖等不仅提供甜味,还可以作为纤维、益生元提供健康益处。第三是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发酵,甜味剂的种类将更丰富。比如甜菊糖苷,这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成分也将更受消费者青睐,满足消费者对风味和口感的预期。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认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来使用,可以认为都没有安全问题。“但如果在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天然甜味剂更健康,因为天然甜味剂已经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结构更容易在各种代谢途径中被代谢掉,不会累积在人体内。”
近几年,随着国外植物药及膳食补充剂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植物提取物的研究也颇为火热,植物提取物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逐渐崭露头角。以下几种植物来源的提取物作为天然甜味物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甜菊糖苷
甜菊糖苷的甜度非常高,大约是蔗糖的300-400倍。甜菊糖苷在人体内不会被代谢,因此没有热量贡献,适合控制卡路里摄入和控制体重。它是从菊科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类糖苷物质。甜菊糖苷作为一种被誉为“人类第三代健康糖源”,纯天然、低热量、高甜度、高安全性,它的发现可以有效的替代传统甜味剂。
罗汉果甜苷
罗汉果甜苷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由于罗汉果甜苷0热量,GI值也为0,有助于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较为理想的天然甜味剂。罗汉果甜苷是从罗汉果果实中提取的极甜的非糖类物质,在GB2760属于天然甜味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甘草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甜度为蔗糖的 200-500 倍,其甜刺激来得较慢,消退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有特殊风味。近年来,因其高甜度、低热量、安全无毒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
非洲竹芋提取物(索马甜)
非洲竹芋提取物(索马甜)是从草本植物非洲竹芋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甜味剂。其为白色至奶油色无定形无臭粉末,甜味爽口,无异味,甜味极强,其甜度是蔗糖2000-2500倍,极易溶于水,因属于蛋白质,加热可发生变性而失去甜味。
减糖趋势流行多年后,食品研发者仍积极寻找更佳的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在健康、风味、天然性等方面的表现,尤其是饮料和运动营养食品这种甜味剂应用的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非糖甜味剂使用指南》建议大多数人应避免食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甜味剂,唯一的例外是天然甜味剂中的糖醇类。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非糖甜味剂使用指南》还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以此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这份指南并没有对非糖类甜味剂的安全摄入标准或最大摄入量作出新的指导。WHO并没有建议禁止使用非糖甜味剂。真正健康的方式是改善膳食习惯,合理膳食。人工合成甜味剂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它的发展不会止步,但一定会优胜劣汰。随着科技的进步,不论是人工合成甜味剂还是天然甜味剂都会不断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最终助力食品行业的长足发展。
来源:功能食品圈
作者:Joyce